第五十八章祸兮福倚,福兮祸伏
作者:老子      更新:2024-09-21 15:51      字数:1334
  其政闷闷[1],其民淳淳[2];

  其政察察[3],其民缺缺[4]。

  祸兮,福之所倚;福兮,祸之所伏。

  孰知其极?

  其无正[5]也,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[6]。

  人之迷[7],其日固久。

  是以圣人方而不割,廉[8]而不刿,直而不肆,光而不耀[9]。

  注释

  [1]闷闷:昏昧,此处为宽厚之意。

  [2]淳淳:淳朴厚道。

  [3]察察:严苛,残暴。

  [4]缺缺:狡黠。

  [5]正:标准。

  [6]妖:邪恶。

  [7]迷:迷惑不解。

  [8]廉:锐利。

  [9]耀:闪光,耀眼。

  译文

  君主仁政清明,民心自然淳朴;

  君主残暴,民心自然狡诈。

  灾祸的旁边,可能就有幸福;幸福的里面,可能就有灾祸。

  谁知道这种变化的究竟呢?

  它没有特定的标准。

  方正转为奇特,善良转为邪恶。

  人们对此迷惑不解,已经很久了。

  因此,圣人处世方正而不生硬,有棱角却不伤人,直率却不放肆,光亮而不耀人眼目。

  解读心得

  1.本章说明天下事物没有绝对,福祸相倚,正反相因,善恶相转,其中变化微妙,令世人迷惑。但圣人能体察认识,所以能做到没有棱角,直而不伤人,光而不耀目,从而做到外圆内方为人处世,无为而无所不为。

  2.福祸相倚,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。明白事物没有绝对的,就会自觉学会寻找事物间的那个平衡点,以平衡把握。而事物间的相互转化有其自身的规律,必须认识到,才能抓住这个规律,从而趋利避害,持盈保泰。

  3.人的个性天生,需要保持,也改变不了。但人毕竟活在社会中,所以个性必须融于共性之中,做到和光同尘,否则个性的生存必然受到共性的排挤。所以聪明人保持个性但尊重他人,与他人和谐相处。尤其是有才华的人,往往恃才傲物,如果能保持亲近他人,就不会因才招妒,让才华充分发挥,自己得以很好地发展。

  前人校注

  祸中有福,福中有祸。天下无正祸正福。非独祸福为然,邪正善恶亦常反覆,皆在物极则反。

  --司马光

  福因祸而生,人遭祸而能悔过责己,修道行养,则祸去福来。祸伏匿于福中,人得福而为骄恣,则福去祸来。祸福更相生,谁能知其穷极时?

  --河上公

  祸福无有定矣,故太上曰:福祸无门,唯人自招。盖政者正也,正本无为,苟有心而为正,则生民心,故反为奇异。善本自然,苟有心而为善,则变民心,故反为妖怪。

  --范应元

  直而不肆,以直导物,令去其僻,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。所谓大直若屈也。

  --王弼

  经典故事

  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

  从前,长城边上有一个精通术数的人。

  一天,他家的马无缘无故地跑到了胡人那边。邻居们都为他感到悲伤,都来安慰他。这位老翁却面无忧色地说:”这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呢。”几个月后,他的那匹马竟然带领着胡人的一匹骏马回来了。邻居们又上前祝贺,啧啧称叹。这位老翁则摇摇头说:”这说不定是一件坏事呢。”他家有不少好马,他的儿子很喜欢骑马。结果,有一天,他的这个儿子竟然从马背上摔下来,摔断了大腿。

  邻居们又纷纷前来慰问。这位老翁并不感到多么难过,他说:”这说不定是一件好事呢。”一年后,胡人大举侵入长城一带,凡是青壮年男子,都被官府强行征去打仗了。而且,靠近长城这一带的士兵,绝大多数都死了,唯独老翁的儿子因为腿瘸没去征战,父子两人都得以保全了性命。

  由此可见,”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”,福祸相倚,苦乐相转。没有永远的幸运,也没有永远的背运。这就是人生,明白了这个道理,就能坦然面对人生,坦然接受命运的幸与不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