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412
作者:槐秋      更新:2021-02-23 05:35      字数:2265
  着范蠡的眼神中带着审视和隐藏得很好的警惕。

  因为帮他复国的缘故,范蠡可谓是名满天下。当年在吴国为奴时,吴王夫差还曾想要将范蠡说服为吴事,许以上相位。

  而他作为范蠡侍奉的人,没人比他更清楚范蠡的本事。

  这样的人,若是放走。不管是替哪一国做事,只要不是越国,便是一大威胁。

  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越国了。

  范蠡在这一瞬间,心中通透似琉璃。他埋着头,看着面前的青石地板,声音沉稳地道:“回大王的话,不回越国。”

  “哦?不回越国?那是去何处。”勾践有些惊讶,他本是楚国人,若是离开越国,自然最有可能回楚国。

  以范蠡如今的名气,楚国自然满腔热忱地迎接他入楚国为事。

  “还不知。”范蠡说着将才说过的话,说完之后,顿了顿,抬头看向勾践,目光清明,道:“我想,乘舟于太湖之上,出了湖,流到江中,飘向何处便去往何处。”

  勾践一惊:“还能如此?”

  “自然可矣。”范蠡回道:“舟子我已经在做了,若是大王应允,待我离去之时,还请大王来送我一程。”

  勾践看着范蠡,心中确定他不是在说谎了。这才点头应声道:“范大夫侍奉寡人多年,又有生死的交情,若要离去,我自然前往相送。”

  ……

  春日的太湖清波漾漾,岸边开了许多小花,缀在嫩绿的枝头随着春风轻轻摇曳。

  岸边系着一个木船,搭着的斗篷上头画着花。乍一看,有些像是女子乘的。范蠡站在江边,告别了越王勾践和文种以及诸位大夫,走上船,解开船绳。

  勾践站在岸边,看着那舟子渐行渐远,三月的阳光洒在湖面上,泛出点点波光,像是散落的玛瑙碎儿。

  范蠡后来去了何处,无人知晓。文种也不知晓。他只知道,他化了名字。

  名作鸱夷子皮,泛舟湖上不知所踪。

  常人只知,越国上大夫范蠡便告别越王勾践离去了。离去之时越王再三挽留,对范蠡感激涕零,好说歹说想要留住人。可范蠡执意离去。勾践无奈,只得赏他金银财帛无数,任他离去。

  文种再也没见过他了。

  春日之后,盛夏时节。再往后,又是一个秋日。

  今年过年是个丰的好年,跟文种想的一样。可他却无法高兴起来了。

  他站在殿中,看着上面坐着的勾践,心中五味陈杂。

  跟着他这么多年,联楚、扛齐、灭吴、陪着他忍辱负重这么多年,如今不过半载,便想要杀他。

  “为何?”文种对着殿上的勾践,满脸疑惑。

  他为了越国朝暮劳累,为了夫差不杀他曾经四处奔波,为了楚国能帮扶,曾千里赴约游说。

  甚至还在冬日想着怎样让越国的军士休养生息。

  秋的日子是到了,今年的成格外好。但是他却没办法去安排军队的休养和人民的农事了。

  “你曾教寡人伐吴七术,寡人只用了其三而败吴。剩下的四术给你罢,你去阴间帮我伐吴王。”说完,将桌案上的一柄长剑拾起,丢到地上。

  “哐当”一声,剑落在文种身前。

  文种低头,看着面前的剑。良久,扬天大笑三声。

  而后低身,将剑捡起,抽出鞘自尽。

  几十载的悠悠岁月像是过往云烟,被风吹散;像是清晨的薄雾,被阳光照没。所有的种种,化作一缕轻烟,不知瞟向何处。

  且饮一杯烈酒,独醉姑苏烟柳。举杯邀得明月闲谈秋,不问情长久。

  且讨两刻欢喜,独笑临安云霓。风起凉夜夜夜吹笛,几度愁苦悲喜。

  且寻三寸天涯,独赏金陵紫霞。走过千山万里巫峡,飞雪似梨花。

  且种四亩绿田,独伴瑶城兰蓝。香起荒野泪洒凭栏,风过无痕轻烟。

  且步五湖皇楼,独弄琅琊权谋。轻狂年少诡谲慢秀,如波又度几春秋。

  第412章庆忌小妖

  言偃坐在临湖的大石头上,上头摆着许多碎石头。他拿着石头不停的变幻着阵势。掐指算着。

  “言偃,你在作何?”宰予跳到石头上,看着言偃面前的石头阵,一脸奇怪。“这是个什么阵?”

  “可算天时人和,还可算你何时成亲。”言偃笑道,将手里的石子往上摆了一颗。

  宰予这么大岁数还没有成亲,凡事见过他的无不以此说事,特别是亲人好友,总喜欢跟以此训斥他。

  “神棍。”宰予白了一眼言偃:“像这样乱占卜的,就该拖出去被活活打死。谋人钱财还误天地之道。”

  “谁说我乱占卜了?”言偃继续摆弄着手里的石头:“老师说过,占卜是窥天命,要短命的知不知道。这样的事谁敢乱做?”

  “乱做的人多得是了,挂着白幡处处招摇撞骗。”宰予说道。

  “说的好似你遇见过。”言偃哂笑:“师兄你是不是被骗过?”

  宰予摇头道:“倒不是被骗,只是遇见过而已。”

  “你若是没有被骗,怎知遇见的那个是神棍?”言偃道。

  “那是我一开始便知他是个骗子,才上去试探的。”宰予靠着石头躺下,口中喃喃:“瞎人,一点儿也不准。”

  还说就那两年。这么多个两年过了,也没见姻缘上有丝毫波澜。

  言偃笑起来,没有接话。

  “老师和你娘都不在了,守孝守完了,该整理都也都整理了。今后你打算怎么办?”宰予看着言偃问道:“难道跟子舆一般游历传道?”(注1)

  老师过世,因为尊崇和礼仪,他们都以父礼守了三年孝。孝期过了又三年,孔门弟子也各谋出路了,只有唯剩几个还在鲁国安排老师生前余下诸事,以及整理老师生前的教诲和训诫,和曾经子路记载的游历各国时期的对话等。

  规整成书,以作正身箴言,同时也纪念老师生前为道义而奔波的种种。书名还未确定,但众多弟子中,主以‘论语’为其名者最广。

  六年时间,该整理的都整理的差不多了。

  言偃坐在石头上,盘着腿,听到宰予的话,捏着手中的石头看着面前摆着的方阵。